【每日一练】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8月10日)

时间:2022-08-10责任编辑:bjszz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2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教学工作结束后,小张老师总是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加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随着经验不断地积累,小张老师的教学水平越来越出色了。这突出体现了小张老师是(  )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3.下列教师的做法得当的是(  )

A.某教师为了能与家长有效沟通,学生犯错之后立即传家长到校

B.某教师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穿另类的服装

C.某教师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经常指责老教师的不足

D.某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坚持严格要求

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宋史》

5.在Excel中,将内容为“星期一”的单元格拖放填充6个连续的单元格,其内容为(  )

A.连续6个“星期一”

B.连续6个空白

C.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D.以上都不对

二、写作题

材料一:2013年7月19日傍晚,张某来到毛坦厂中学复读,班会上,班主任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进教室不准带手机等电子设备,不准带食物,上课不要讨论,不要和老师当堂争辩,不许谈恋爱,等等。“大家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提高成绩考大学的,所以收起你的个性,老师叫你怎样你就怎么样,跟着来,肯定能考上!”班主任再三强调。

材料二:2012年4月12日上午10时,青岛一中高一(11)班历史课上,全国上模范教师李芳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用欢呼声表达对她的欢迎。李芳告诉记者,她在课堂上从来不搞“满堂灌”,而是采用“情景模拟”“辩论”“合作抢答”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问题生成和解决的课堂。李芳老师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李芳说:“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课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什么样的素质。’这句话我很赞同。”

结合材料,联系当前社会实际,以“我的教育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指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2.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3.D【解析】A项涉及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处理,教师应经常与家长沟通,但不应动辄传家长到校。B项涉及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着装应朴素大方,不应穿另类的服装。C项涉及教师与同事关系的处理,教师应就教学问题互相求教和探讨,不应相互指责。D项涉及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应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坚持严格要求是正确的。

4.B【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编年史书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故选B项。

5.C【解析】在Excel中,拖放单元格,会执行按一定的规律填充的功能,若单元格内容为“星期一”,则会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即会出现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二、写作题

我的教育观

若问我学习成绩与能力哪个更重要,我似乎无法作答。因为在我看来,二者没有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说。能力与成绩并不是矛盾的,成绩可以是能力的体现,但就其范围而言,我认为能力大于成绩。

能力分为很多种,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二者辩证统一。打个比方来说,“成绩”就像是勋章,而“能力”则是为得到勋章付出的努力,“勋章”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但人们的关注点只会是勋章本身。然而,没有前面“能力”的付出,何来勋章?如果能力出众,那么没有理由不取得好成绩,相反更应该用成绩来证明能力。二者并不矛盾,无法舍弃一方去谈另一方。对能力出众的人来说,好成绩更是锦上添花。好花还需绿叶相衬,太阳也需云彩为裳。

但就其广度而言,我们无法否认能力大于成绩。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书呆子”的产生似乎在无声地讽刺着“高分低能”的培养模式。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华学生当保安”“北大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新闻无疑揭示了这样的现实:你赢得了高考,但你可能赢不过人生;你考得了高分,但你可能融不入社会。

知识是财富,是宝藏,但能力是发掘宝藏的利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是体现个人价值、推进社会发展的手段。修建了南浦、杨浦、徐浦、芦浦四座大桥的桥梁工程师林元培,只有初中学历却拥有高端工程建筑能力;马云虽然学习成绩不行,但他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关于“教育是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那些遗忘之后剩下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和成绩是会被遗忘的,而能力却是永存的,谁也偷不走,在你需要时会成为帮助你向上爬的绳子,助你实现价值。成绩是死的,而能力却是活灵活现的,能力比成绩更具说服力。因此,离了能力,成绩是无本之源。能力大于成绩,能力是一切成就的动力、源泉。

要成绩也要能力,或许有朝一日,我会忘了知识,忘了取得过的辉煌成绩,但能力会伴我坚定前行,一直自信地走下去。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